记一场青年医师沙龙,共同关注医学人文关怀
当代医学模式已从生物医学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医疗的对象从“疾病”转变为“患病的人”,然而,随着高精尖医疗设备的应用,“望闻问切”似乎不再重要,一些医生渐渐远离患者,只躲进房间里看片子。此外,一些社会深层次的原因,造成医患之间信任减少,有时甚至产生尖锐的矛盾。
医学本来就是“如履薄冰”的职业,对于“涉世不深”的年轻医生来说,可能除了提高诊疗技术,还会遇到很多令人困惑的问题,比如怎样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怎样恰当地告知病情,怎样在持续的工作压力下保持健康的身体和愉悦的心情等等,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要处理好其实并不容易。近日,院所纪委组织了一场青年医师沙龙,邀请的嘉宾是入院不到5年、年龄不过30岁的青年医生,以及院所纪委委员,大家围坐一起,共同探讨医学人文关怀方面的话题。
大家的发言涉及医疗工作的方方面面,在讨论中,有综合科医生提出了如何沟通才能让晚期癌症患者坦然面对死亡这样沉重的话题,董书记给大家推荐了《德兰修女传》这本书,医务处吴颂叶专家给大家讲解了国外的做法和经验。纪委委员教授解答了大家提出最多的如何恰当地交代病情、判断预后的问题。
大家在交流中一致认为,年轻医生比高年资医生有更多的时间接触患者和患者家属,可以更近距离地关心他们的病痛,设身处地帮助他们解决更多的困难。如果每天能够多到病房查看一次,如果能多听一句唠叨,多说一句同情鼓励的话语,如果能够握一握患者的手,拍一拍患者的肩膀,哪怕只是轻轻给患者掖好被子……这些或刻意或无意的举动,常常就能安抚感动一颗受病痛煎熬的心灵,让患者消除焦虑和畏惧,减轻病痛带来的苦恼和忧郁,增加医患之间的信任,让患者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甚至提高疗效。这就是医学人文关怀的力量。
“医学,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成都白癜风医学研究院(附属博润医院)白癜风专家林永祥引用特鲁多的名言概括了此次沙龙的意义。医学人文关怀就是要我们在每天为患者服务的过程中思考怎样更好地服务。衷心希望我们能把病人当亲人,把工作当乐趣,把医术当艺术,让爱心与关怀无处不在。